
當全球音樂節市場競爭越演越烈,主辦方不只要在國內拉票,更要跨出國界,吸引遠道而來的樂迷。對樂迷而言,音樂節早已不只是活動,而是一趟情感與文化的朝聖之旅。
西班牙的 Primavera Sound 與塞爾維亞的 EXIT Festival,正是兩個能讓人願意為它飛越時區的典型案例。它們不僅擁有強大的節目策劃力,更擅長用文化敘事與情感連結,建立起真正「跨國共鳴」的品牌形象。
🎯 Primavera Sound:從巴塞隆納出發的文化語言
Primavera Sound 的傳播總監 Aleix Ibars 指出,雖然身處觀光熱點巴塞隆納是一種優勢,但真正讓這個音樂節成為國際粉絲目的地的,是他們長期建立的四項策略:
- 擁抱公關(Embrace PR)
透過與各國公關公司合作,在重點市場發布節目亮點與現場報導,將每年的活動變成「下一屆的預告」。 - 連結意見領袖(Engage Key Opinion Leaders)
邀請當地 KOL 親身體驗並分享他們的感受,讓粉絲透過熟悉的語言與文化視角認識 Primavera。 - 善用社群媒體(Harness Social Media)
全年製作專屬內容,尤其在公布陣容時透過創意素材與互動企劃,讓節日精神在音樂之外延伸。 - 建立品牌形象(Create an Image)
以極度精選的陣容與一致的品牌調性,讓「Primavera」成為一種文化符號,而非單一活動。
“看到 Primavera 的 lineup,你就知道它代表什麼。體驗過的粉絲、藝人、媒體,都是我們最好的代言人。”
——Aleix Ibars
🌍 EXIT Festival:自由、傳承與情感共鳴
位於塞爾維亞諾維薩德的 EXIT Festival,擁有 25 年歷史,即將在埃及金字塔推出新一站。行銷專案經理 Lazarela Jaguzović 提出他們吸引國際觀眾的五大原則:
- 傳達情感與信念(Emotions & Feelings)
EXIT 傳遞的不只是音樂,而是「自由、團結與愛」。這些價值從設計到訊息都保持真誠,讓多元文化在同一現場共鳴。 - 傳承即品牌(Your Legacy Is Your Trademark)
「EXIT LEGACY」象徵超越時間的文化記憶,提醒每位參與者:你是這場故事的一部分。 - 持續進化與傾聽(Evolve, Explore, Listen)
行銷不只是跟上潮流,而是理解觀眾真正的熱情與行為。透過調研與互動,讓粉絲感到被理解。 - 讓藝人成為代言人(Artists Are Your Ambassadors)
EXIT 為藝人提供在地化素材與個人化短片,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邀請全球粉絲——這比任何廣告都真實有力。 - 製造「錯過恐懼」(Exploit FOMO)
在活動期間即時釋出震撼畫面與獨家瞬間,激發「明年我一定要在現場」的渴望。
“上一代可能開啟了這個故事,但這一代正在把它推向更高的層次。”
——Lazarela Jaguzović
💡 給亞洲音樂節的五個啟示
Primavera 與 EXIT 的成功,對亞洲音樂節有幾個明確的啟示:
- 賣世界觀,不只是賣節目
歐洲音樂節輸出的不是票,而是一套文化敘事。
亞洲的節慶若想吸引海外觀眾,需先定義自己代表的價值與情緒。
例:自然、城市、青年、獨立、浪漫……哪一種精神能讓人為此買機票? - 建立 PR 生態系,而非單點宣傳
與不同市場的公關、媒體、策展人長期合作,比一次性廣告更能培養穩定海外觀眾群。 - 讓藝人成為故事講者
提供可分享的素材與語言,讓藝人用自己的方式替活動發聲。這是最可信、最具感染力的推廣形式。 - FOMO 比 lineup 更強大
即時影像、社群短影音、觀眾互動——這些「你錯過了什麼」的瞬間,才是讓人跨國追的動力。 - 打造文化節點,而非年度活動
EXIT 用 “Legacy” 讓粉絲覺得「參加是身份的一部分」。
亞洲音樂節也應思考如何讓觀眾相信「參加這裡=成為文化的一份子」。
🔭 結語:從地區活動到國際目的地
Primavera 和 EXIT 都在提醒我們:
國際化不只是翻譯英文文案,而是用文化與情感說一種共通語言。
當亞洲音樂節願意從文化敘事、KOL 網絡、藝人共創、即時內容與品牌傳承這五個方向著手,
那一天,它就不再只是「台灣的某個活動」,而能成為世界樂迷的下一個朝聖地。